看着赵孝骞的眼神灼热且钦佩,原本被降职的失落感此刻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清臣突然觉得,能在这位年轻的郡公手下当判官,或许不是一件坏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从这两道奏疏上,李清臣已能看到真定府死而复生的生机,以及这位郡公隐藏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的仁慈之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为生民立命”,这句话太高尚,太遥远,只能作为读书人的一种几乎不太可能实现的理想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这位赵郡公却在脚踏实地地做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从未高喊过任何口号,也从来不慷慨激昂地发表什么忠君报国,爱民如子之类的言论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他做的事,却是实实在在的给辖下的百姓寻得生机,让他们活下去,如果可以的话,活得好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郡公高义,今日方知,下官敬佩,愿从此在郡公麾下效劳,下官也很想看看,若干年后的真定府,是何等的模样。”李清臣突然真切地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孝骞瞥了他一眼,淡淡地笑了:“这就纳头便拜了?老李啊,别给我戴高帽子,我不是什么坏人,但也不是什么好人,你把我架得再高,我想下来时,也会麻溜溜地滚下来,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清臣笑道:“好人坏人,皆是凡俗中人,凡事凭心而为,便是一个真实的人。郡公在下官眼里,就是真实的人,喜怒哀乐,贪嗔痴妄皆俱,活得像圣人那般清高寡淡,未免无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孝骞哈哈大笑:“不错,老李,你也是个真实的人,我在任真定府的日子,靠你多多辅佐了,丑话说在前面,政务方面,我就是个甩手掌柜,只负责拿出章程,具体的事情还需要你来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