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孝骞却摇头道:“臣让官家失望了,臣与两位使相的想法一致,此时不宜对辽国兴刀兵。”
“为何?”
“辽国不是西夏,大宋虽有厉害的火器,但没厉害到可以无视辽骑的大军压境,两国如今的关系已然有点紧张,稍微擦枪走火,便是彼此举国倾力一战,臣敢问官家,大宋做好倾国一战的准备了吗?”
赵煦一滞,神情失望,沉吟不语。
赵孝骞缓缓道:“辽国这些年国势渐颓,但他们的军队依旧强大,仅靠火枪是无法征服辽国的,更何况咱们大宋朝争正激烈,新旧两党互相掣肘打压,内斗不止,谈何攘外?”
“这些年朝廷新政旧政更易频繁,民间的百姓都喘不过气来,此时若对辽国启战,百姓的负担将会更重,国库也将不堪重负……”
“臣知道官家想支棱起来,但臣请官家先别支棱,不如静观事态发展,若辽骑大军越境袭边,那时咱们大宋边军不抗击也不行了。”
赵煦点头,他知道赵孝骞说的是实话,一个国家要准备一场战争,绝不可能像一场旅行一样说走就走。
筹备军械粮草,操练将士,战略战术部署等等,太多繁杂的事情需要提前准备,国家之间仓促的遭遇战几乎很少发生。
赵煦不得不承认,自己确实有点心急了,如此浮躁的心态,对一个皇帝来说可不是好事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