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就跟三国时司马懿指洛水为誓一样,此誓之后,天下的诚信彻底消失,从此华夏历史进入尔虞我诈的时期,没人再相信所谓的誓言了。
赵孝骞杀梁太后也是如此,两国交战尚有不斩来使的规矩,何况对方是一国太后。
读圣贤书一辈子的章楶,怎么干得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?
别的不说,此事若被汴京朝堂知晓,必然会掀起惊涛骇浪,赵孝骞会被御史们参得欲仙欲死,赵煦都保不住他,毕竟这事儿太恶劣了。
后来赵孝骞终究还是说服了章楶,只用了一句话。
鸩杀梁太后的人是辽使萧光敬,与我大宋何干?
我大宋还能管到辽国的事?
这也是赵孝骞坚持让萧光敬亲自动手的原因,他不能给自己留把柄。
萧光敬不一样,他是辽国人,辽国起源于北方的靺鞨诸部,人家可没有读圣贤书的习惯,为了利益,没什么不能干的,他们的部落祖先也没留什么不斩来使的祖训。
再说,梁太后的死因一定会淹没于历史的真相中。
就算大宋和辽国想公布出去,李乾顺也会拼死拦着不让说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