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初衷其实很简单。我看到咱们山区驻地和高地农田灌溉,依赖柴油抽水机成本高,油料供应也紧张,就想着能不能利用自然的力量。驻地旁边那条河水流急,落差也大,我就想,能不能利用这个水流的速度和落差产生的压力,自己把水‘推’上去?这样既能省下宝贵的柴油,也能让一些偏远的、不通电的地方用上水。”
她一边说,一边用手比划着水流的走向和压力的转换过程,语言清晰,逻辑分明。
曾和平教授听得连连点头,脸上的欣赏之色越来越浓,最后忍不住抚掌赞叹。
“妙啊!这个想法真是太妙了!因势利导,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解决实际困难!苏同志,你不仅想到了,还做出来了!这不仅仅是节省柴油的问题,这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创新和实践精神!”
苏曼卿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,又谦虚了几句。
恰在这时,吴旭阳走了过来,手上还拿着一张图纸。
“苏同志,你看这里,我们按照你说的将叶片的角度再向内倾斜5度,理论上应该能增加初始水流的冲击力,但我在担心会不会反而增大了阻力,导致效率降低……”
闻言,刘盛康和曾和平都凑了过去,仔细看起了他手上的图纸。
片刻后,刘康盛沉吟道:“是有这个可能。但具体影响多大,需要计算和实验。苏同志,你这个想法很大胆,常规设计里很少见这么大幅度的内倾,你的思路是什么样的?能说说看吗?”
苏曼卿听到刘康盛的询问,目光再次落回图纸上。
伸手指向叶片与水流接触的初始位置,她声音清晰而沉稳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