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殿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现在又不是在朝上,叫师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柯昭愣了一下,高兴的换了个称呼,才让赵衻满意的点了点头,笑道:“嗯,不错,探花郎啊,比我当年厉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他转头看向跟在柯昭身边的两位少年,一个十七八岁左右,一个才十来岁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前者赵衻知道,今科的二甲第三名,宣城梅氏的梅尧臣,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,文章写的不错,相当受今科春闱考官的青睐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今科春闱赵恒不在汴京城,一切都是由赵衻负责,而赵衻更注重的务实,所以梅尧臣才得了个二甲第三,若换作赵恒钦点,梅尧臣肯定有机会争一争一甲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后者,赵衻是真不认识,然而还不等他开口询问,柯昭便介绍道:“师兄,这位是宣城梅氏的梅尧臣,也是今科进士,至于这小子是我父亲收的弟子,韩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韩琦,是他知道的那个韩琦吗?

        赵衻心头一惊,但并未表现出来什么,笑道:“梅尧臣我知道,今科二甲第三名,文采斐然,只是在我看来,显得有些空泛,回去多请教请教你叔叔梅询,你叔叔在地方为官多年,清廉务实,如今调回京城,孤希望他能再接再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到这话,梅尧臣顿时一喜:“是殿下,学生一定将您的话带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相较于梅尧臣这个宋诗开山祖师,赵衻更感兴趣的是韩琦,很想知道韩琦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韩琦,旁敲侧击的问道:“老师是怎么收他为弟子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