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他们眼里,前线将士的死活根本不重要,战争的胜负只不过是他们谈判的筹码而已。
输了,要多进贡岁币。
赢了,则是少进贡些。
反正不管输赢,他们都把大宋放在了弱势的位置。
当然,也还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他们一直视辽人为蛮夷,认为辽国入侵中原,不过是抢些黄白之物,抢一些粮食而已。
既然如此,那不如干脆“赏”一点给他们,将他们打发走就行,根本没有必要开启战事。
毕竟打仗是很耗费钱粮的事情,而且从澶渊之盟的结果来看,即便打赢了,最后还不是要进贡岁币,既然如此,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打,直接给钱了事,天下安稳不好吗?
除此之外,更重要的一点,还是大宋重文轻武的国策,让文人不可能接受武人抬头。
总之,用银钱和尊严来祈求敌人放弃战争,也就宋朝能干得出来。
不过,让赵衻没想到的是,这次主张求和的朝臣会那么多,就连朝中极为强硬的主战派,都在上奏赵恒和谈。
就在赵衻疑惑不解的时候,杨文光走了进来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