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刘先生请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人席地而坐后,李承宗给老人倒了杯酒,问道:“刘先生,对有间酒楼怎么看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大概是觉得一个好字有些敷衍,刘清又补充道:“听说有间酒楼食宿不便宜,但从酒楼提供的饭食来看,老朽认为物有所值,而且老朽虽进京不久,但也听闻有间酒楼的东家常行善举,救济京都穷困百姓,此乃大善也!若老朽当年进京都赶考时,能有有间酒楼提供的食宿,或许当年便一举高中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近来科举,有间酒楼除了给穷困的学子发放食物外,还在酒楼附近搭建了简易的亭子,虽不能遮风但能挡雨,也算是一个的住处,而且提供蜡烛用于学子夜间看书所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儿赵怀恩给李承宗禀报过,李承宗自然不会反对,毕竟这些读书人来自五湖四海,待科举完回乡就是一个个的活招牌,有了这些活招牌宣传,酒楼开遍天下不是梦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承宗点点头,等老人喝了酒吃了菜,才继续问道:“如果酒楼开到泉州,刘先生可愿入酒楼消费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自然是愿意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先生随意的态度,让李承宗不禁一愣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,有间酒楼的消费可不低,即便是酒楼分店,三四个人随便吃一顿都要二两银子,一般人家根本吃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,不可能如此随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