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瞬间明白了更深一层的逻辑——如果残响的信息无法被“听见”和“传达”,它不会就此罢休。

        它会转而寄生它的目标载体,将载体本身,改造成一个活体扩音器,一个能够自行“说出”故事的傀儡!

        而她昨夜在火前那句决绝的“我不会成为下一个林秋棠”,那句看似强硬的拒绝,或许在那个存在的逻辑里,被错误地解读为一种带有主观意识的“回应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应,即是缔约。

        拒绝,反而激活了更深层次的绑定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晚,夜色如墨。

        苏晚萤没有再做任何物理性的防御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将房间中央清空,只放置了一只古朴的空陶瓮。

        瓮底,铺满了她亲手砸碎的镜子碎片和一把粗粝的岩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她从沈默的笔记中看到的、一个关于“反向献祭”的构想——以“无容器之容器”,象征拒绝承载;以破碎之镜与盐,象征真伪的割裂与痛苦的净化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