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个小时后,一份令人毛骨悚然的分析报告放在了她的桌上。
报告显示,信纸上的墨迹成分,并非任何已知的墨水,而是含有极高浓度的多巴胺、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残留物。
构成信纸的植物纤维中,均匀嵌合着微量的、来源不明的人类脑组织蛋白。
结论是,这些信,根本不是用笔“写”出来的。
它们更像是用某种未知的技术,将活人临终前最强烈的一段意识、一段记忆,直接“提取”并封存而成。
更令人惊骇的是扫描呈现的信纸三维结构图。
每一封信的折叠方式都截然不同,扭曲、蜷缩、舒展……当技术员将这些折叠方式与案卷中死者的尸检照片进行比对时,发现它们竟与每一位死者临终前最后一刻的身体姿态,完美吻合。
苏晚萤呆呆地看着报告,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击穿了她的认知。
《终语铃考》里的那句批注——“归心者收其一”。
她和沈默一直以为,“归心者”是终结一切的收集者。
现在她明白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