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档案员,陈伯,将他们引到一台蒙着防尘布的微缩胶片器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要的那个年份,恰好是馆藏最麻烦的一批。”陈伯一边费力地推着一车沉重的金属片盒,一边解释道,“清末民初,时局动荡,加上那场史无前例的大疫,很多地方的档案记录都毁了。尤其是涉及到官方机密的,更是焚毁得厉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苏晚萤很快从浩如烟海的目录中,锁定了几份可能相关的卷宗:《清末防疫章程》、《江南地区善后局纪要》,以及一份备注着“残损,勿动”的《吴县仵作司密档》。

        前两者记录详实,但大多是关于药材调配、隔离区设立等常规内容,对所谓的“听冥者”只字未提。

        真正的突破口,出现在那份几乎被历史遗忘的密档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胶片在器的暖光下缓缓滚动,屏幕上投射出的文字斑驳不清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份档案的焚毁率高得惊人,十页里有九页都化作了黑色的焦痕。

        沈默的眼睛几乎要贴在屏幕上,他的大脑如同一台高性能计算机,自动过滤掉无用的信息,拼凑着支离破碎的字句。

        终于,在一片烧焦的边缘,他看到了一段尚算完整的记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疫疠横行,死者相枕,怨气充塞,非药石可医。府尊纳奇士之策,开‘平冤补录’之途。择城中聋哑之人,无论男女,验其身骨,若能承载,则以血为引,立‘守默契约’。签约者……入死城,听亡者遗言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