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夜幕降临,她在城市的一面巨大的墙壁上,喷绘出一幅巨大的、抽象的、仿佛正在凋零的翅膀。
在普通人眼中,这只是一幅充满末日感的涂鸦,但在无处不在的红外扫描网络中,这幅画作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、类似于“尸体辐射衰减”的能量特征,持续不断地向周围的监控设备释放着“死亡”的假信号。
三日后,城市的神经网络开始出现微妙的紊乱。
清晨,一个正准备进入地铁站的男人,在刷脸过闸机时被拦下了。
屏幕上显示着一行红字:“认证失败,目标生理活性低于存活阈值。”男人一脸错愕,他不知道,他昨天恰好路过了阿彩的那面涂鸦墙,身上沾染了极其微量的放射性尘埃,被系统误判了。
同一时间,市中心写字楼的门禁系统,拒绝为一个高级白领开门,理由是他的指纹呈现“非正常低温”,而他只是早上多拿了一会儿冰镇饮料。
这些小规模的混乱像涟漪一样扩散,最终汇集到了数据中心。
在无人值守的服务器机房里,一份由超级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评估报告,悄然出现在系统后台。
报告的标题是:《关于生物识别模型X07的活性评估与追踪建议》。
报告内容冰冷而客观:“……根据近期多渠道采集的数据综合分析,关联体X07(沈默)的生物印记正进入不可逆的衰退期,各项生理指标均大幅度低于正常存活阈值,数据模型已失去追踪价值……建议:终止主动追踪,档案转为‘失活’状态,作长期封存处理。”
警报解除了。至少,看起来是这样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