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。
在担任《星洲日报》主笔期间,他还同时编四五种刊物,发表了400多篇支援抗战和分析国内外政治、军事形势的政论、杂文、文艺杂论等,宣传抗日,海外夏侨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战,许多夏侨回国参加抗战。
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新佳坡文化界同仁在中共党员《南洋商报》主编胡愈之的领导下成立“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”,郁达夫任团长兼任干部训练班主任,胡愈之任副团长。
作为一名铁骨铮铮的文人,郁达夫先生却倒在了抗战胜利之后。
新佳坡沦陷后,由于汉奸告密,小鬼子宪兵开始全面调查郁达夫,并准备对郁达夫在内的南下文化界人士实施大屠杀。
身处险境的郁达夫安排胡愈之等人先行离开爪哇。
胡愈之、郁达夫等参加抗战委员会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爪哇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,郁达夫化名赵廉,在当地夏国人协助下开了一家“赵豫记”酒厂。
后来小鬼子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,胁迫他当了7个月的翻译。
其间,他暗中救助、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、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。在当地夏国侨胞协助下开设酒厂谋生。
等到45年8月29日晚,郁达夫在南洋的一个小市镇失踪。
第三百三十三章总司令的宽慰:优势,依然在我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