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叫赵叔明了,昨日晚辈组织八人,共篆刻十枚盘坯,得钱两千铢。扣去一千铢材料钱,每人分账六十铢,余五百二十铢。其中,管理一人,分账一百铢,余净利四百二十铢,你我对半,每人二百一十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一五一十之言,听得赵晋一脸惊讶:

        “哎呀,无功不受禄,这事我未曾出力一分,怎好拿钱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赵叔此言差矣,晚辈受聘讲习,根基不稳,若无赵叔颜面,眼下生意哪会如此顺利?这钱得拿!”

        常清又露出犹豫之色,为难道:“不瞒赵叔,晚辈此来,其实乃有事相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晋闻言颇为受用,连问有何困难?

        常清道,眼下流水线刚开,就已经实现盈利,他打算扩大规模,但这得要钱购置材料,因此希望赵叔投资一些,一百铢不嫌少,一万铢不嫌多,以后每月分红一次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话间,常清还取出一张文书,上面已然拟好了契约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晋略一沉吟,当即进屋,取出一万铢银票递了过来:“观辰兄乃我挚友,驾鹤西去独留你在人间,如今你有困难,我怎能袖手旁观?钱拿去,分红的事,莫要再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常清却直言,亲兄弟明算账,三恭三请之后,赵晋才勉为其难答应,随后两人立下契券,留名讳,按手印。

        又将文书从中间撕开,各执一半,日后作为“拼合验真”之用,此为“骑缝契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